發布時間:2022-08-01 人氣:344
□ 本報記者 趙洪杰 張國棟
發展的全面與整體性是協調的應有之義,但這并不意味著平均用力。尤其在產業結構上,只有根據自身特色補齊鏈條短板,形成產業集群,不同區域間產業融合互動,才能優化產業結構、增強區域競爭力。
產業鏈條
大樹金貴,小草稀缺
在協調發展中,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關系應如“森林生態”,既有大樹,也有小草,產業龍頭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并行,才能提升產業鏈條的競爭力。這方面,聊城電話機器人我省大樹不少,小草不足。
在世界500強企業中,聊城電話機器人我省有51家,比江蘇還多7家。但大企業身邊缺少數量多、活力足的小企業,是較為普遍的現象。省內某家電龍頭企業,具有強大帶動能力,但為其配套的中小企業,僅是那幾家“親生”的。據統計,我省家電配套中小企業僅有300多家,而廣東有6000多家。數量多了,不但提供的產品質量好,而且價格低;數量少了,質量難提高,價格還下不來,這直接造成我省家電企業九成以上關鍵零部件靠省外供應,大大增加了成本。
膠州市王臺鎮形成全國有名的紡織機械產業集群,中小微企業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功不可沒。王臺鎮駐有青島第八棉紡廠,還有大大小小的紡織機械廠。在與鎮駐地一河之隔的袁家小莊,200戶人家有70多戶從事紡織機械配件加工,不同的廠子加工不同的配件,甚至加工配件的不同部分,還有100多家個體工商戶圍繞這個產業搞服務。客戶到袁家小莊走一趟,不用出村就能把一臺紡織機械的配件買全了。
素以民營經濟發達著稱的威海市,形成了大小企業協調發展的“小氣候”。威高集團是全國知名的醫療器械龍頭企業,建立了集研發、生產、物流和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條。圍繞著威高集團,在環翠區張村鎮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配套企業有100多家,產品有300余個品種,3000多個規格。
威海協調大中小企業的經驗之一,就是推動中小企業走戰略專一化、研發精細化、產品特色化、業態新型化的“專精特新”之路,引導中小企業做行業專家,爭做“單打冠軍”。目前,威海已經形成了以威高集團為龍頭的醫療器械產業集群,以光威集團為龍頭的釣具產業集群,以好當家集團為龍頭的海洋食品產業集群,以藝達集團為龍頭的工藝家紡產業集群等眾多特色產業集群。
在鄒平,民營企業現在既有魏橋、西王等高山,也有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群峰,已形成涉鋁產業、紡織服裝、食品醫藥、裝備制造、冶金建材等主導產業,每一個產業鏈條上都聚集著幾十家企業。在鄒平采訪,一個深切的感受是,這里形成了中小企業濃厚氛圍和文化。有了這樣的大環境,縣委書記趙偉宏說:“近年來,不少企業將產業布局到了省外、海外,但沒有一家將總部搬出鄒平縣。”
還要看到,眾多下游配套企業圍繞龍頭企業聚集,政府搭建平臺至關重要。去年以來,臨沂蘭山區義堂鎮規劃建設全國唯一的國家級林產業科技示范園,果斷關閉了1726個小鍋爐,今后轉型快、實力強的板材加工企業將入住,統一使用熱電資源。距離近了,企業間的協作更加緊密,身旁眾多中小企業提供的配套產品物美價廉,龍頭企業就可以專心向高端沖刺,福達木業已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家居裝配工廠化的企業。
產業集群
著眼聚合,特色發展
這些年雖然我省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還是存在著產能過剩、投資效益不高、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這與產業布局分散,聚集度不高有不可分割的關系,這也是發展不協調的一個重要方面。
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波特在《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指出,一批相關聯的企業和服務機構在特定空間集聚,從而形成競爭優勢的經濟現象。
板材加工不是多么高大上的產業吧。然而你知道嗎,義堂鎮在全國四大板材基地中地位不斷提升,現在已坐穩“頭把交椅”。現在義堂規模以上的板材企業2600多家,這一個產業集聚的外來務工人員就達10萬多人。
產業集聚首先得益于企業家抱團意識的覺醒。義堂也曾走過企業惡性競爭、相互拆臺的時期,不進則退,此時河北邢臺、浙江嘉善、江蘇邳州其它三大板材基地產業集群效益漸顯,義堂企業家們意識到只有互相合作、互相促進,區域產業才能做大。聊城電話機器人他們成立了工商業聯合會,統一打造品牌,統一產品標準,杜絕無序競爭。如今,企業間相互配套成為常態,產業鏈條不斷拉伸,為板材加工配套的機械制造和甲醛化工也成為優勢產業,外省的板材加工基地多數到義堂購買加工機械。
有中國建筑防水之鄉之稱的壽光臺頭鎮,防水材料產量占全國半壁江山。十幾年前,臺頭產品還是油氈等低級防水材料,如今,臺頭的產品大量供給高鐵、高速公路,躍上中高端。行業協會在產業升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協會會長鄭家玉介紹,企業能共享協會花大價錢建立的數據庫,協會還專門成立技術研究所,為各企業的研發統一命題,提供研發儀器設備支持。
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高福一分析,臺頭、義堂這兩個鎮產業集群的崛起,首先是因為企業們找準了當地區位和產業發展優勢,在此基礎上各自差異化發展,產業鏈條越來越長。
但放眼我省,這樣的產業集聚還是太少。像萊州的小工程機械、兗州的小機床、沂水的機械液壓缸、壽光上口鎮的窗簾等本來基礎很好,卻在同質化競爭中,沒能形成有影響力的產業集聚。
對政府而言,形成一個區域的產業集聚,則要對其主導產業保持定力、持之以恒。近年來,諸城的園區招商就十分“嚴苛”,采取引上游、接下游和抓龍頭、帶配套的方法,“刻意”選擇為汽車制造、紡織服裝、食品加工三大產業強鏈、健鏈、補鏈的企業。以福田為代表的汽車、外貿和以惠發為代表的食品加工、以新郎和桑莎為代表的紡織服裝,已形成三大百億產業集群,正向千億級產業集群邁進。
產業集聚,浙江打造特色小鎮的做法給人啟發。聊城電話機器人他們打破行政區劃單元上的“鎮”的概念,打造相對獨立于市區,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特色小鎮圍繞省內支柱和歷史經典產業布局,規劃面積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所有特色小鎮要建設成為3A級以上景區,形態上“小而美”、功能上“有機合”、產業上“專而強”、機制上“新而活”,已成為經濟轉型升級新抓手。山東在這方面也開始探索,提出“十三五”期間創建、培育100個左右生態、宜居、宜業、宜游的特色小鎮,效果如何,令人期待。
區域結構
貪大求全不如融合互動
產業布局分散,體現出在區域產業結構上就是大而全,你有我也要有,要盡快打破這一局面。
遍地開花的化工產業很有代表性。來自省經信委的信息顯示,山東有化工企業9069家,各類化工園區199個,有的縣化工園區多達10個,有6個地級市的化工園區超過15個。
傳統產業如此,新興產業布局雷同也不鮮見。記者從不同的地方看到一個又一個碳纖維材料、石墨烯、光伏清潔能源項目,連落地方式也是雷同的,產學研、科研院所成果產業化。
四大區域板塊中,西部隆起帶的產業雷同現象較為突出。一位西部的市發改委負責同志細數:生物醫藥產業在六個市中幾乎都有布局;煤化工,菏澤有,濟寧有,棗莊也有;石油化工,聊城有,德州有,菏澤也有。
借勢區域戰略,一些積極的變化悄然發生。萊蕪杰訊電子有限公司等萊蕪市6家電子信息領域的企業,去年第一批入駐位于濟南高新區奧盛大廈的濟萊協作區萊蕪研發基地。杰訊公司重點研發智能遠距離射頻讀寫器、礦井人員管理系統等,總經理吳修杰說,之前公司注冊地在萊蕪,吸引高層次人才很難,到濟南后,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濟南研發,萊蕪生產,兩地越來越多企業選擇相互嵌入,形成根據各自特色、優勢錯位發展的新格局。
不可否認,我省一些區域還處在同質化競爭的低級階段,與融合競爭還有一定距離。據了解,西部隆起帶2014年第一次黨政聯系會議就提出,雷同的幾大產業不能再各自搞各自的,發展緩慢的市要與最快的市分工合作,突出個性和差異化,但遺憾的是,這樣的計劃并沒有按照設想推動下去。
高福一對比南方省份說,聊城電話機器人他們的區域經濟塊狀經濟特征明顯,大而全的情形比較少見了。在浙江,區域特色經濟工業總產值約占全省全部工業產值的49%。樂清低壓電器、海寧皮革服裝、永康五金制品、諸暨珍珠和大唐襪業、浦江水晶工藝品等一批特色經濟板塊在全國享有盛譽。這些塊狀經濟有效提高了浙江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目前,浙江擁有工業總產值億元以上的塊狀經濟群500多個,其中50多個區塊的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達30%以上。
許多受訪者都指出,自成體系、貪全貪大的思維慣性是產業雷同的重要原因之一,這與協調的本義背道而馳。沂水縣招商局副局長類維龍直陳:一個縣最多五個主導產業,專業招商的精力才跟得上,不斷從產業鏈條上遴選上下游企業,培育出尖端產業的可能性就能大增,“但現實是,一些地方耐不住寂寞,不管是不是這個地方的主導產業,都覺得我們不趕緊招進來,其它地方就會搶走。”
可喜的是,許多地方已意識到這個問題,并逐漸摒棄大而全的思維。臨沂市發改委信息中心主任王學峰介紹,今后16個縣區要差異化打造主導產業,最多限定四個主導產業,多數是兩到三個。
本文鏈接:http://m.xq001.cn/hangyeyedongtai/liao-cheng-dian-hua-ji-qi-ren(-liao-cheng-kai-fa-qu-ji-qi-ren-chang-6e8.html
熱線電話
18594279421
上班時間
周一到周五
公司電話
18594279421